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红色秘营

58红色秘营喜收粮

夏初,到了小麦、春玉米陆续收获的季节。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和春荒季节,经历过饥寒交加的千石村人盼到了夏粮归仓的日子。

春收夏种、春种夏收,秋收秋种都是庄户人家的头等大事。

山地小麦因为光照时间不同,各个地块小麦成熟时间会相差几天,这些日子,男人们每天上山查看麦粒成熟情况,陆续就有人家开始收割麦子了。

被服厂、枪械所、卫生所百来十号人分成许多小组,上山帮助各家各户收割、打捆、扛着麦捆个子下山。从收割到脱粒、晾晒、扬场,到处可见军工们忙碌的身影。

烈日炎炎,晒得大地都直冒热气,庄稼人心里那开心劲儿随着收割、脱粒,日日高涨。

今年的气候温度适宜,水分充足又不过多,家家的小麦丰收,颗粒饱满。

打麦场上,手动脱粒机一刻不停,这家脱完粒哪家脱。被铁锨飞扬到半空的麦粒麦壳随风飘扬,落到地上会各自分离。几天下来,村子的空地上到处堆满了麦秸垛,一片喜人的景象。

打麦、晒麦的时候是大人和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。打麦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,逮麻雀,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嬉笑着踏着满场的麦粒奔跑追逐。

到了晚上,孩子们会被大人们特许在打麦场上玩上一夜,爬上高高的麦垛,躺在柔软微暖的麦秸上,闻着麦秸香,看着清澈的夜空上星罗棋布的星星,孩子们笑着闹着,到后半夜才会慢慢进入梦乡。

大人们也有许多人在麦场上看守麦子、躺在麦秸上歇凉快,拉家常,也会在丰收的喜悦中慢慢睡着。

晒干了麦粒,舍不得蒸饽饽吃,许多人家会挖一碗青麦粒上锅煮熟了,上磨去推。当胖胖的熟麦粒进入磨眼,随着石磨被人们推动,磨缝就会下来磨碎后成了一条条面条状的‘捻柱’,或者叫‘碾柱’‘碾出’。

这季节,芸豆、茄子、角瓜、韭菜也都成熟了。盛上大半碗‘捻柱’,浇上芸豆角瓜卤子,大人孩子味蕾全开,麦香加上菜香,有的人家还难得地打上个鸡蛋,这碗饭,胶东人有话:真鲜那!

真能撑的肚皮鼓鼓走不动道儿。这一刻,这些天日头暴晒下的汗流浃背,辛苦劳累都化作美美的满足。守着粮食,庄稼人心里头踏实。

小麦进仓,接下来就该种豆子了。种完豆子,春玉米就成熟了。要在南方,三、四月份就种豆子,而在这山里的温度,割麦子、种豆子。

收玉米、刨玉米秸子、平整土地,上农家肥。

掰下籽粒饱满的玉米**,装到篓子、筐子、麻袋里搬下山。各家院子里,女人孩子们剥开一层层绿色玉米苞,把黄灿灿的玉米堆在院子里、麦场上晾晒着。

老人们把那玉米里层苞皮用剪子去掉两边窄处,修剪成约方形,一张一张地放到膝盖上抚平,然后用针线穿成串儿,挂在屋前房檐下晾干。这是乡下蒸干粮必不可少的垫锅苞米叶。

玉米全到家了,全家人聚在玉米堆前,小孩子用筷子在玉米**上先捅个缺口,然后用筷子在**上顺着缺口把玉米粒捅下来。大人们就直接拿起两个玉米**对搓,就看那饱仔饱面的玉米粒子刷刷地落下来。

收晒玉米的时候是栓子最快乐的时候,刨玉米秸子他不知道省力,活跃在各家的地里一撅刨一棵,掰**、捆秸子、扛下山,耸立着堆成垛。一天下来他那本就长满老茧的手上就添了好几处割痕。

军工基地的姑娘小伙们也是个个手上磨起了水泡,有的脸上被密集的玉米秸叶扫出轻微的痕。

晒好的春玉米收藏好,歇上几天就该上山刨土豆挖芋头了。有的地在向阳坡,侍弄好了一年能产两季土豆芋头。

千石村的砂砾地产的地瓜和芋头特别好吃。白瓤地瓜刚刨出来烀着吃面面甜甜的,能面到咬上一口,如果不嚼细了真能吞不下去被噎着。这时候得赶紧喝上一口水,挺挺脖子才能慢慢咽下去。

等把地瓜放到日头底下让日头晒着困些日子,地瓜中的淀粉会相互融合,再放锅里烀,咬一口那口感跟吃蜂蜜一样,稀溜溜甜丝丝。

这时候再来一口腌好的青萝卜条、喝上一口香香的玉米面糊糊,拿知祥大爷的话说:给个神仙都不换。

自家地里出的粮食蔬菜就是好吃,庄户人家就这么满足。

夏天,庄稼蔬菜生长茂盛。庄稼院房前屋后的菜地搭起的菜架子上爬满了芸豆、菜豆、黄瓜、茭瓜、南瓜。韭菜更是一茬一茬地疯长。茄子、辣椒、西红柿也是摘了一茬又一茬。牛腿方瓜比牛腿长比人大腿粗,摘一个沉甸甸的有些扛不动。

这季节的女人们更忙活,除了忙活地里的庄稼,还要上山挖野菜,挖回来的野菜晒干了放到麻袋里等到冬天粮菜紧缺的时候,这都是填饱肚子的好吃食。

转眼到了秋天,第二茬玉米,大豆、花生、地瓜,芋头,土豆,小米,高粱成熟了。

秋收庄稼品种多,而被服厂马上要开始今年11月上旬交货的军服制作。需要把庄稼抢收归仓,好集中精力完成军服制作任务。

刘厂长和宋指导员商量后,向上级提出借调部队来帮助秋收,然后保护被服厂顺利完成冬装任务。

上级派了一个排前来。王大河和宋天秀挨家挨户安排八路军的住宿。很快,这三十多名八路军战士就住进百姓家。

白天战士们与百姓一起上山收庄稼,晚上他们和民兵一起轮流站岗巡逻。

刨了地瓜,一部分晾干后储藏到每家炕下都有的地窖子里。一部分则用菜擦子擦成片,晒干后可以变着花样做各种主食,这些地瓜干也更好储藏。放好了不受潮能放好几年。

用菜擦子擦地瓜干是个力气活儿,八路军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帮村民擦地瓜。擦好的地瓜片晒在石硼上、干地上、麦场上、家家的院子里甚至房顶上。

远远看去山上、地里全是地瓜干,白茫茫的一片。院墙上,房檐下,到处挂着玉米串子,红辣椒,一片丰收的景象。

经历了因粮食欠收,各家没有充分准备好储存食物而断顿的教训,这个秋天,男人们忙种地,女人孩子全体上山,把能挖到的野菜不挑口味地全部挖回家。

之前有的人家嫌一种灰灰菜人吃了脸有点肿,现在也挖回来洗净,按照知祥大爷的老娘教的,凡是有轻微毒性的野菜,用开水烫了再晾晒,可以去掉大部分毒性,当然这只是指在能食用范围的野菜。

连花生秧子也不像往年那样喂牲口或者当烧柴,洗干净下开水锅烫熟了晒干了装进麻袋,万一再缺了吃食,拿出来也能顶一阵。

饿怕了,这个秋天,千石村家家户户天天上山找野菜野果,这期间同族的女人们没少去知祥大爷家,向老祖母奶奶请教各种野果子野菜的加工土法。

以前没人吃的橡子,宋天秀上山收拾了不少,村里媳妇大妈们看到后都来问吃法。橡子面发苦发涩无法下咽。

宋天秀教给大家先把橡子去壳碾碎再换着水泡上几日,泡去苦涩,晒干磨面,然后取一些加上水上锅烧,边烧边搅合,面熟变透明了,放到盆里凉透。

然后切块、加盐加香菜,有醋的加点醋,老老少少一人一碗就吃吧,拿知祥大爷的话说:能吃的舔嘴抹唇爽到肠子。

有醋的人家吃完橡子凉粉出来说真是酸爽,没醋的人家就羡慕嫉妒恨地打听那儿来的醋。因为庄户人家很少舍得花钱买醋,毕竟做菜时醋这东西可以有可以不用。

从知祥大爷家刚出来的海婶子就得意了,手一招下巴一扬:“想学不,谁想学上我家帮我扒花生。”

于是大姑娘小媳妇们就跑到海婶子家里帮着扒花生米儿。大伙扒着花生,海婶子开始传授醋的酿制方法。

海婶子是刚学了现卖:“两斤凉开水,一小勺白糖,加一个小小的醋蛾,养在小盆或者大碗里,过个把月看着醋蛾长大了些,就可以尝尝够不够酸。够酸就成醋,舀出些醋吃着,再添上凉开水和一点糖养着醋蛾继续造醋。醋蛾会越长越大越来越厚,那醋的口味就会更醇。”

凉开水和一点点糖都不是问题,可这醋蛾上哪儿找去?海婶子也不吝啬,端着个碗给大家看:“我这是刚从老祖奶奶家要来的,我这一拿,老祖奶奶家那小坛子里就剩下一小片醋蛾了。”

女人们也不客气,把醋蛾从碗里捞出来放到菜板上切成小块,一人一块回家养醋去了。海婶子看着她们给自己留下的铜钱大的醋蛾,好气又好笑:这些土匪娘们。

好在醋蛾会越养越大,这点醋蛾,只好先用一斤凉开水半羹匙白糖慢慢养。

地里家里的庄稼在一个排的八路战士帮助下都拾掇完了,山上的野菜也被大伙看住了挖的基本没了。

又到了全村帮助被服厂赶制冬季军衣的时候了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